欢迎进入我们的网站!今天的日期是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从2019年底到2020年6月,被调查学生近视率增长了11.7%—— 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发布时间:2020-10-24 22:05:28

核心阅读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和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


“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我国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今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说:“现在孩子普遍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从2019年底到2020年6月,被调查学生近视率从48.1%增加到59.8%,增长了11.7个百分点。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45.7%,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视率为76.2%,增加了8.2%;高中生近视率为87.4%,增加了3.8%。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视屏”伤眼 运动减少 ——视力不良发生率从59.2%上升到70.6%


“经常眯起眼睛看东西,频繁眨眼、揉眼睛、皱眉、拉扯眼角,经常歪着头看物体……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家长要及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9月开学后不久,北京市西城区的13万中小学生就收到了一本小册子——《西城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读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大中小学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线上教育教学,这在有力弥补不能正常开展的校内教学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广大儿童青少年在电子屏幕前的时间。半年多过去了,孩子们的视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育部对9个省(区、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疫情期间的视力变化情况做了调研,调研结果还是很不乐观的。”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团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半年多来,被调查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从59.2%上升到70.6%,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61.6%,上升15%;初中生视力不良率为80.3%,上升8.4%;高中生视力不良率为89.3%,上升3.2%。

调研结果显示,一方面,新增的“小眼镜”越来越多,被调查学生新发近视率达26.9%、新发视力不良率达40.0%;另一方面,原本近视的学生度数也有所升高,13.2%的学生近视程度加重,高度近视(近视度数高于600度)率从8.9%上升到9.1%,其中小学生高度近视率为2.6%、初中生高度近视率为9.1%、高中生高度近视率为19.5%。

“疫情期间近视发生与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呈显著正相关,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越长,发生近视可能性越大。”王登峰指出。

居家学习期间,网课时长显著增加。据调查,疫情之前,学生上网课大多是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学习。疫情期间,80.0%的学生每天都上网课,每天网课时间超过2.5小时的占47.9%。“每天上网课1小时,近视检出率是

45.8%;每天上网课1小时到2.5小时,近视检出率是49.3%;每天上网课2.5小时到4小时,近视检出率是62.4%;每天上网课超过4小时,近视检出率是76.7%。”教育部的调研报告显示。

需要注意的是,“视屏”时间可不仅是学习。不能出门活动,很多儿童青少年的娱乐时间乃至日常生活都依赖大大小小的“屏幕”。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玩游戏、看视频、休闲娱乐的时间大幅增加,每天非学习目的“视屏”超过2.5小时的占38.3%,其中38.5%的学生感觉视疲劳或眼干涩。跟上网课“视屏”一样,看屏幕时间越长,对孩子的视力影响越大。

此外,户外活动显著减少、疫情期间就医不便影响矫治、家长看护和监督不到位等因素,也导致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攀升。


预防为主 防控结合 ——各地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在上海市金山区廊下小学,疫情期间注意近视防控,创下了“学校视力不良率比区平均视力不良率低10个百分点”的好成绩。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许迅介绍,廊下小学的孩子们被要求严格做到注意保持正确坐姿和读写姿势,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休息眼睛,坚持每天早、中、晚3个时段接受自然光照等,并接受父母监督,天天向班主任“打卡”。

事实证明,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儿童青少年近视方可防控。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实施方案》印发两年来,全国各地按照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谋划、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工作方法、精准施策发力,稳步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在山东省,从学龄前开始建立包括眼生物学参数的完整眼健康档案,监测远视储备值情况,全省建立3-5个市级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市,25-30个近视防控示范县(区),120所近视防控试点学校,实现示范市、县(区)、学校内学生的视觉筛查率100%、建档率为100%、近视预警率100%。2019年,山东省近视率较2018年下降3.03%。

在福建省三明市,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将学校年度学生总体近视率、新发近视率作为文明校园评选、达标高中晋级评估、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和示范幼儿园评估的重要指标。

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出台《“眼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完善“采集—分析—建议—复检—跟踪”全过程眼健康档案。截至目前,全区有34所中小学建立眼健康档案,17000余名学生完成普及型眼健康建档,5700余名

学生完成包括散瞳检测视力在内的深度眼健康建档。

记者了解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多省份将“实现地方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目标”列为2020年教育系统“奋进之笔”厅长(主任)挂号项目。其中,上海市在8个区24所小学探索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增至2小时干预试验,近视发生率下降近30%。


及时发现 及时干预 ——近视防控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


“秋季学期开学后,我们控制在线学习时长,原则上要求小学不超过两小时、初中不超过3小时、高中不超过4小时,每次连续视屏学习时长也有明确要求。”王登峰说。

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中,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的作用引人注目。教育部调研显示,疫情期间27%的学生每天接触阳光时间不到1小时,63.7%的学生不到2小时,近视发生与体育活动时间、对体育活动重视程度和体育活动强度呈显著负相关。

“户外活动是最方便、最经济的近视预防方式,每天超过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对于防止近视出现以及进一步发展都非常有效。”王登峰强调。

据了解,教育部推动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时,引导督促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

疫情发生以来,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出现波动,也伴随着近视欠矫率的上升。教育部调研显示,疫情期间,受就诊不便等因素影响,儿童青少年不能及时检测和有效矫正近视,此次调查近视学生中未佩戴眼镜的比例为48.4%。“下一步,我们应当在筛查中及时发现、及时干预,督促及时就诊。尤其要关注高度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把损失降到最小,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夺回来。”教育部近视防控与诊治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医科大学教授瞿佳指出。

按照《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据悉,我国已建立起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人民日报.png


图①:在安徽省阜阳市清河小学,小学生们学习爱护眼睛的知识。王彪摄(人民视觉)

图②:在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学生进行眼睛灵敏度调节训练。新华社记者彭张青摄

图③:在湖南省涟源市桥头河镇归盘园学校,孩子们检测视力。张扬摄(人民视觉)

版式设计:张芳曼

 

来源:人民日报   张烁

 

 

 

 

 

 

 


建议与联系
0577-88053502
  • 微信公众号
  • APP
  • 微博
Copyright 2024 © 版权所有 教育部近视防控与诊治工程研究中心 浙ICP备0000000号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