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我们的网站!今天的日期是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治理视力矫正市场乱象须加大力度

发布时间:2022-09-04 13:11:57

各地中小学生陆续迎来开学。眼科门诊、近视矫正机构、配镜门店近期也迎来了患者和顾客的人流“高峰”。但有家长发现,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等现象仍时常出现。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近视防控有三个特点:发病率高、人群规模大、群众防控需求大。正因为此,近年来,从减少孩子书面家庭作业到加强学校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相关部门对于预防孩子近视问题有了空前的重视。但与此同时,一些关于近视矫正的虚假营销给家长和孩子带来的困扰与误导,依然值得高度注意。

就在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603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6%的受访家长感到现在诸如声称能“治愈近视”的虚假营销现象普遍,83.7%的受访家长认为近视防控虚假营销是儿童青少年护眼之路上的一大“拦路虎”。比如,一些视力矫正机构承诺“见效快,短时期降低度数/摘掉眼镜”。类似的夸大功效乃至虚假营销,不仅让一些家庭花了冤枉钱,还可能对孩子眼睛带来伤害,并耽误孩子的正常治疗。

事实上,为了有效遏制近视防控领域的虚假营销,今年初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依法从严查处使用“康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度数修复”等误导性表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进行营销宣传的行为。在这一背景下,相关虚假营销行为依然存在,显然提醒相关治理行动还需要持之以恒并加大力度。比如,多达52.0%的受访家长是通过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了解到近视防控信息。而这里面,就往往夹杂着各种虚假营销,以及长期以来的错误观念。这无疑要求相关网络平台要加大对虚假信息的甄别力度,尤其要避免一些流行已久的谬误借助网络平台进一步传播。

当然,加大对虚假营销的打击,除了要规范线上的信息传播,还不能忽视对线下一些视力矫正机构的监督与监管。比如,矫正机构、眼科医院的资质问题,其设计的治疗“产品”的安全性、科学性,以及在营销中是否存在夸大功效的地方,这些都应该予以重点关注。应该看到,视力矫正市场有着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很多时候消费者都无法作出准确判断,由此也给人留下了“水很深”的印象。这一特征决定了该市场,更应该得到足够的外部监管,以从源头上遏制“浑水摸鱼”的投机者。

在更有效打击“近视治愈”“度数修复”等误导性和虚假营销行为的同时,也应该继续强化相应的科普,把对近视防控的科学声音和正确观念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方面,既要发挥好正规医疗机构、专家、社会组织等的科普力量,也要重视“从娃娃抓起”,在课堂上普及相关近视防控的科学常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与视力矫正和预防相关的话题似乎总是在暑期“热”起来,这背后或许反映出,对近视的预防可能还并没有成为一个日常性的现象,这本身无疑是耐人寻味的,也提醒近视防控常识“入课堂”还需要加速推进。当整个社会能有更多机会了解到近视防控的“真相”,接受科学的防控教育,才能对各种虚假营销信息有更强的免疫力。

另外,帮助更多家长和孩子建立对视力矫正的正确认识,归根结底是要让更多人提升有效预防近视的意识和行动。而这背后,涉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引导以及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等多个方面,对此还需要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合力。当对近视的正确预防成为更多人的生活习惯和自觉,必将推动社会近视率的降低,由此也就能够降低对视力矫正的依赖并减少由此带来的风险。


建议与联系
0577-88053502
  • 微信公众号
  • APP
  • 微博
Copyright 2024 © 版权所有 教育部近视防控与诊治工程研究中心 浙ICP备0000000号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