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6 22:40:27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和近视问题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日,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将防控关口前移至幼儿园和小学,对于小学前移近视防控关口、预防近视发生提出了实操性很强的措施,为小学预防近视提供了规范蓝本。
一、凝聚共识,破解儿童青少年近视难题
近视成因是久视近物和疲劳用眼,是远视聚焦能力退化的结果。近视发生率一般随着近距离用眼时间的增加而提高。近视的发生往往有个渐进的过程,要十分重视预防。《通知》前移防控关口,强调要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这抓住了产生近视的关键窗口期。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眼睛也处于发育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经常近距离读书写字,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导致远距离视物模糊,这样近视就悄悄地发生了。将近视防控关口前移到幼儿园和小学,就从源头上进行了科学把控。
《通知》提出“要创造条件保障充足户外活动时间,严管教师拖堂或占用课间休息时间,有序组织和督促小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这就明确了近视产生的原因是近距离疲劳用眼。教师要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户外活动对近视防控的重要性。高照度有利于眼睛聚焦,低照度会使眼睛失焦,常在阳光下活动,有利于锻炼眼睛的聚焦能力。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天然良药”,不仅能让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更能有效锻炼眼睛的聚焦能力。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推广的“望远心远”活动,6年来组织学生下课时间集体户外望远,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主动调节眼球焦距,预防近视发生,取得良好成效。
二、多措并举,构建近视防控良好生态
有效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通知》对小学近视防控作了细致部署,构建起良好的防近生态,归纳起来就是要创建两个生态硬环境和两个生态软环境。一个生态硬环境是要创造条件保障充足户外活动时间。小学要确保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增加小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在学习之余能让他们的眼睛充分休息。采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参与。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活动,享受灿烂阳光和新鲜空气。另一个生态硬环境市主动改善视觉环境。全面深入实施“学校明亮工程”,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等采光和照明要求,学校教室的朝向、采光系数、照明照度和均匀度等都有明确规定。例如,教室不宜采用东西朝向,而宜采用南北向的双侧采光,课桌面上维持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lx,有条件的学校可提高教室桌面照度。黑板还应设局部照明灯。学校使用可升降课桌椅,根据学生身高调节课桌椅高度,让学生保持正确坐姿。
一个生态软环境是要深入落实“双减”政策。《通知》要求“强化教学管理,严禁小学超前教学和超纲教学”,“小学要确保落实课后服务、作业管理和考试管理要求,防止过重课业负担反弹”。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双减”政策和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使家长和教师充分认识到减轻学业负担和强化体育锻炼对预防学生近视的积极意义。同时,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对学生视力保护的认知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长时间的用眼和缺乏休息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因素。真正落实“双减”措施,减轻孩子学习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户外活动、充分保护视力。
另一个生态软环境是要深化落实“五项”管理。预防近视与小学生“五项”管理密切相关,小学生“五项”管理包括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引导小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做好睡眠管理,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字体和图画不宜过小,避免长时间阅读导致眼睛疲劳。鼓励小学生多进行户外阅读。加强体质健康管理,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每天保证小学生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如课间操、体育课等,有助于放松眼睛,预防近视。
三、家校协同,共筑近视防控绿色屏障
预防小学生近视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头都不能松懈,家长应与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视力健康。《通知》指出“面向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升家庭近视防控意识,逐步改变家长重治轻防观念。”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委会和家长学校的载体,向家长普及近视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专业讲座、视频教学、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家长深刻认识到保护孩子视力健康刻不容缓,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科学用眼。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协作,关注学生视力健康。小学的许多措施需要家长落实和强化,比如孩子在家保持适当的阅读距离、控制用眼时间、定期休息等,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作业量和睡眠时间,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用眼习惯,确保孩子阅读区域光线充足且均匀,避免在暗光或强光下阅读。同时,选择符合标准的台灯,光源应从书本的上方或侧面照射,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陪伴他们一起进行户外锻炼,比如周末的亲子徒步、骑行等。加强亲子协同,充分利用上学、放学、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引导孩子多去户外运动、远眺。家长还应监督孩子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四、检测预警,强化近视防控评价考核
用有效的检测和考核促进学校的近视防控成效。首先,深化落实“六个一”近视防控要求,在班级张贴视力表,组织小学生认真做好每天的两次眼保健操、两次远眺。
第一层面要加强小学生近视检测。小学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两次学生视力监测制度。及时通知家长关注视力检测结果,和家长一道剖析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异常情况,对于确有近视趋向的学生,建议到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诊断和针对性咨询指导。
第二层面要强化学校整体近视发生率的监测与考核。近视防控工作事关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小学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密切关注本校学生近视率年度下降目标,强化防控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学校要与各年级各班级签订防控近视责任书,责任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防控成效纳入对班级的考核。要积极协调医疗卫生机构到校开展健康体检、眼保健指导、视力监测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力争学生近视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从政府到学校,从家庭到社会,都应关心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突出小学是预防近视的“最重要阶段”,大力宣传,精准施策,为孩子们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成员,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学校校长张乾坤)
一、凝聚共识,破解儿童青少年近视难题
近视成因是久视近物和疲劳用眼,是远视聚焦能力退化的结果。近视发生率一般随着近距离用眼时间的增加而提高。近视的发生往往有个渐进的过程,要十分重视预防。《通知》前移防控关口,强调要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这抓住了产生近视的关键窗口期。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眼睛也处于发育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经常近距离读书写字,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导致远距离视物模糊,这样近视就悄悄地发生了。将近视防控关口前移到幼儿园和小学,就从源头上进行了科学把控。
《通知》提出“要创造条件保障充足户外活动时间,严管教师拖堂或占用课间休息时间,有序组织和督促小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这就明确了近视产生的原因是近距离疲劳用眼。教师要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户外活动对近视防控的重要性。高照度有利于眼睛聚焦,低照度会使眼睛失焦,常在阳光下活动,有利于锻炼眼睛的聚焦能力。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天然良药”,不仅能让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更能有效锻炼眼睛的聚焦能力。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推广的“望远心远”活动,6年来组织学生下课时间集体户外望远,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主动调节眼球焦距,预防近视发生,取得良好成效。
二、多措并举,构建近视防控良好生态
有效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通知》对小学近视防控作了细致部署,构建起良好的防近生态,归纳起来就是要创建两个生态硬环境和两个生态软环境。一个生态硬环境是要创造条件保障充足户外活动时间。小学要确保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增加小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在学习之余能让他们的眼睛充分休息。采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参与。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活动,享受灿烂阳光和新鲜空气。另一个生态硬环境市主动改善视觉环境。全面深入实施“学校明亮工程”,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等采光和照明要求,学校教室的朝向、采光系数、照明照度和均匀度等都有明确规定。例如,教室不宜采用东西朝向,而宜采用南北向的双侧采光,课桌面上维持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lx,有条件的学校可提高教室桌面照度。黑板还应设局部照明灯。学校使用可升降课桌椅,根据学生身高调节课桌椅高度,让学生保持正确坐姿。
一个生态软环境是要深入落实“双减”政策。《通知》要求“强化教学管理,严禁小学超前教学和超纲教学”,“小学要确保落实课后服务、作业管理和考试管理要求,防止过重课业负担反弹”。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双减”政策和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使家长和教师充分认识到减轻学业负担和强化体育锻炼对预防学生近视的积极意义。同时,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对学生视力保护的认知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长时间的用眼和缺乏休息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因素。真正落实“双减”措施,减轻孩子学习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户外活动、充分保护视力。
另一个生态软环境是要深化落实“五项”管理。预防近视与小学生“五项”管理密切相关,小学生“五项”管理包括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引导小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做好睡眠管理,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字体和图画不宜过小,避免长时间阅读导致眼睛疲劳。鼓励小学生多进行户外阅读。加强体质健康管理,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每天保证小学生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如课间操、体育课等,有助于放松眼睛,预防近视。
三、家校协同,共筑近视防控绿色屏障
预防小学生近视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头都不能松懈,家长应与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视力健康。《通知》指出“面向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升家庭近视防控意识,逐步改变家长重治轻防观念。”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委会和家长学校的载体,向家长普及近视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专业讲座、视频教学、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家长深刻认识到保护孩子视力健康刻不容缓,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科学用眼。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协作,关注学生视力健康。小学的许多措施需要家长落实和强化,比如孩子在家保持适当的阅读距离、控制用眼时间、定期休息等,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作业量和睡眠时间,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用眼习惯,确保孩子阅读区域光线充足且均匀,避免在暗光或强光下阅读。同时,选择符合标准的台灯,光源应从书本的上方或侧面照射,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陪伴他们一起进行户外锻炼,比如周末的亲子徒步、骑行等。加强亲子协同,充分利用上学、放学、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引导孩子多去户外运动、远眺。家长还应监督孩子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四、检测预警,强化近视防控评价考核
用有效的检测和考核促进学校的近视防控成效。首先,深化落实“六个一”近视防控要求,在班级张贴视力表,组织小学生认真做好每天的两次眼保健操、两次远眺。
第一层面要加强小学生近视检测。小学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两次学生视力监测制度。及时通知家长关注视力检测结果,和家长一道剖析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异常情况,对于确有近视趋向的学生,建议到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诊断和针对性咨询指导。
第二层面要强化学校整体近视发生率的监测与考核。近视防控工作事关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小学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密切关注本校学生近视率年度下降目标,强化防控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学校要与各年级各班级签订防控近视责任书,责任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防控成效纳入对班级的考核。要积极协调医疗卫生机构到校开展健康体检、眼保健指导、视力监测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力争学生近视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从政府到学校,从家庭到社会,都应关心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突出小学是预防近视的“最重要阶段”,大力宣传,精准施策,为孩子们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成员,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学校校长张乾坤)